我与谢小60年:走,回家
(作者曾任谢家湾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现任杨石路小学校长)
今年暑假,参加教委组织的一个座谈会,又一次回到离开三年的谢小校园。会议间隙,走出会议室偶尔听到教学楼里传来三两人声,寻声去教学楼走了走。忽然发现,岂止是三两人声,好多教室和办公室都有不少熟悉的老师,或面对键盘敲打着什么,或伏案书写勾画着什么,或三五个一起争论着什么,偶尔还发出银铃般笑声……在谢小工作过近20年的我,知道我昔日的同事们在做什么,他们在研究教材、在探讨教案、在描绘自己的教育梦想。要知道此时此刻,几乎所有学校(包括我所在的学校)的老师们都已经开启了暑假休闲生活,而谢小的老师们却用这种方式去放飞自我。
这些年,谢家湾小学“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文化,以及这所学校的名字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引起了国外许多教育同行的关注。
离开谢家湾小学工作后,时常有人问我,谢家湾小学凭什么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头条?凭什么拥有这么多教育部和市政府的荣誉?凭什么家长以把孩子送进这所学校读书为自豪?每每面对这样的追问,耐心的时候,我会讲谢小不仅拥有大量来自北师大、华东师大等名校毕业的老师,更是因为这里的老师很享受这种有意义又有意思的职业生活状态,这里还有一群时刻把“孩子的立场、体验、收获”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管理团队和一位睿智而又富有教育情怀的校长……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耐心解答的时候,我会微笑着送上一句话:“你走进谢小去看看就知道了”。
1995年大学毕业,我带着对教育的梦想和初入社会的些许激动与惶恐来到谢家湾小学,当了一名体育老师。我的职业生活似乎顺风顺水。作为田径队教练我带队年年获得“九龙杯”团体冠军,作为体育老师我参加重庆市体育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2001年,当我信心满满地带队参加那一年的“九龙杯”田径比赛却只获得团体第四名,蓦然发现世界都在变而我还在自我陶醉。痛定思痛,我向学校提交了一份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反思和建议。就在我丢掉学校荣誉的那一年却是获得当时的卢秀校长表扬最多的一年,也在那一年,我被培养为学校一名中层干部。
我一直觉得,谢家湾小学成为重庆的一张名片,一步一步影响全国,甚至享誉国际,是和不同时期遇到两位既遵循时代发展、教育发展、儿童发展规律,又充满充满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怀的两位校长分不开的。
2004年1月,刘希娅校长来了。当时,已经是“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的谢小面临着如何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的问题。我现在还记得刘希娅校长第一次全校大会作报告,提出了五年内实现“重庆一流、辐射西南、影响全国”阶段目标。我还记得,苏公棻书记受校长委托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分享的那篇文章《贵州,谁为你哭泣》,以及刘校长多次在行政会上提出“偏安不能久安”的叩问,激发大家发展的忧患意识;我也记得,为了学校的发展,刘希娅校长无论是专家到学校还是她主动上门,讨教最多的就是学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几乎不提成绩,学校就在直面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实现涅槃。
我更记得学校行政干部间时常要开展的带有“暴风骤雨”般的民主生活会,无论你是校长还是书记,你都将接受干部们直击软处和痛处的心灵洗礼。至今一位干部送我的那句“如果哪天我路过你办公室,愿意主动进来坐坐,你就是一名合格的书记”的话依然响彻耳畔。这样的民主生活会,让我对刘校长提出的“敢不敢打开情面,会不会开展工作,有没有解决问题,能不能独当一面”的管理干部工作要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如今作为一名校长的工作。
在谢小当校长助理那两年,刘校长就让我独当一面分管全校德育工作。一次,我和德育干部们策划了一次大型活动,也耗费了很多心血准备,在实施前刘校长问了我一串问题:“孩子的立场是什么?孩子的体验是什么?孩子的收获是什么?”这样的追问下,我连自己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活动取消了。但这样的追问影响我至今。
2014年7月,组织把我安排在杨石路小学任校长,我离开了工作近20年的谢家湾小学。这几年依然一直关注着谢小的发展,依然聆听着谢小斩获各种荣誉的喜讯,依然为谢小在各种质量监测中成绩斐然而自豪。回想2014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头条以长达近5分钟时间,推出了题为《谢家湾小学课改:一次艰难的探索》的报道,却依然没有完全消除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全面推进的课程整合与“小梅花课程”的疑虑,事实证明谢家湾人这份教育的智慧和对初心的坚守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人最宝贵最需要的财富。
2017年,谢小迎来了自己的60周年华诞。
我现在的工作搭档,一家三代深受谢小影响的魏岚书记说,她要陪着自己的妈妈和女儿回谢小看看。前两天,在另外一所学校工作的夫人责备我,为什么申请回谢小参加校庆没跟她通气,她也要回去。也在前几天,在中学住校的女儿给我感叹,好遗憾赶不上母校的校庆活动……
回家吧,不为别的,就为心中那个温暖的名字——谢家湾小学。
曾经分享: